開源or節流?5大理財迷思,你也中了嗎?
- Ibis C
- 2023年1月17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為什麼同樣的月收入和美好的生活,別人卻能很快攢夠人生的第一桶金? 為什麼我的錢包總是很緊,但我的銀行賬戶卻總是見底? 所有專家都將原因歸結為一個重要癥結:被金融盲點蒙蔽了雙眼,忽視了致富的關鍵。

理財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 我們常常在不知不覺中被不正確的慣性思維和懶惰的習慣所限制。 財務管理並不難。 只要弄清了基本原理,我們就可以自由發展了!
「錢有四條腿,人有兩條,用錢追錢比人追錢快多了。」留下來的智慧精髓點明了人生致富的基本原則。 人人都能說得輕鬆,但真正能做到的卻寥寥無幾。 事實上,經濟衰退越嚴重,加薪越難,上班族越要轉守為攻,高效理財,告別忙碌、傻儲蓄、傻投資的無休止循環。
在數字金融興起的時代,理財工具也越來越便捷和充足。 正是告別貧困低谷的好時機。 此時,有五大財富新概念正在興起,是新時代必須全面把握的重點。
理財的兩大基礎,是「開源」與「節流」。
節流比較重要?開源才能掌控金錢主導權
上班族往往把「存錢」放在第一位,而忽略了「工資是死的,再努力存也存不下很多錢」的事實。 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努力主動增加收入,就能比盲目存錢更快地體會到積累金錢的甜頭。
一般來說,開源無外乎三種方式:升職加薪、副業、投資賺錢。 其中升職或加薪代表著專業的提升,這固然象徵著長期的競爭力提升,能帶來即時的成就感,但其他開源渠道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覷。 事實上,如果主副業匹配得當,除了收入之外,在不同領域積累的經驗和人脈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進而產生協同效應。
總之,只有懂得開發多元收益,才能把握財富的主導地位,降低理財風險。
第一桶金一定要100萬?降低門檻,更有達成信心
說到「攢第一桶金」,大多數人都會不由自主地以「人生第一桶金」為基本單位。 但在當前工資低、物價高的客觀現實下,短時間內要達到這個數字並不容易,也容易造成挫折感。 隨著投資工具的日益多元化,理財專家普遍建議第一桶金的概念可能下調至10萬元或20萬元。 這樣存錢效率會更高,不會因為目標太高而簡單放棄。
尤其是智能手機普及後,各類計費、消費管理APP應運而生,「節流」不再是每天都要手記、反復計算的苦差事。 系統可自動將各類日常開支整合到記賬APP中,一目了然。 這個時候,我們能否真正省錢,就看我們能否巧妙地利用這些數字化工具,降低養成良好習慣的心理門檻。
怕虧錢,所以不想投資?累積經驗值,跌倒也是練習
投資不能紙上談兵,首先要實踐,過程一定要親身實踐,這樣才能知道盲點和陷阱在哪裡。 越早開始投資動作,越早進入理財的成熟階段。
金融專家夏雲芬指出,投資是一系列的失敗和實踐。 一般人需要10年左右的投資經驗,才能游刃有餘地進入成熟階段,逐漸了解自己的理財風格和適合的投資工具。
誰說投資只能是「大戶」的專利? 現在「小額投資」很流行! 金融業紛紛推出各種「銅板投資」方案。 每月幾百、幾千元的收入餘額可以用來買基金。 它不受固定時間配額的限制。 最適合錢不多又擔心投資失敗的年輕人、上班族。
想要一夜致富?設定短期達標,獲利5%就算賺
如果你沒有富爸爸,就別夢想一下子擁有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那麼多的財富。 不管是開源還是節流,都不要把目標定得太高,以免懶惰或冒險帶來副作用。
最好在3個月、半年、1年的基礎上,提前設立一個短期目標。 投資的利潤率不宜過高,盈利5%即可考慮退市。 在心安理得的狀態下。 如果實在太忙太懶,還可以在數碼工具上設置止損點推送通知,讓你的生活隨時充滿理財氛圍。 而且,因為是親身實踐,加入小富班需要3年時間,成就感不亞於創業!
沒偏財運就放棄?適時調目標,存滿荷包並不難
不要怕「致富」這個詞太俗,也不必跟「1億後退休」、「30歲前1000萬」等概念共舞。 每個人對財富安全的需求不同。 有的人確實需要巨額資金,有的人想要房子安家,有的人渴望有長期穩定的投資被動收入。
不管是哪一種,只要精算後的財富目標相對於客觀環境和自身的立足點不是遙不可及的,都可以是繁榮的未來。 而且,人生路漫漫,每個階段的眼光和需求都不一樣。 請放過自己隨時調整的彈性,美好的未來在等著你!
Comments